嘉兴未来食品研究院大数据团队

 

 

 

01.团队概况

食品大数据团队于2021年11月入驻嘉兴未来食品研究院。团队负责人崔晓晖教授,有20年“产+学++政”的工作经历。2013年,崔晓晖教授响应号武汉大学全球招聘,离开著名的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实验室和纽约理工大学回到武汉大学软件学院担任院长,并创建武汉大学大数据与云计算实验室。团队核心均由武汉大学等国内外著名大学教授、副教授、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等专业级人才担任,追求将学术成果产业化的目标。

崔晓晖教授团队长期从事集群智能,大数据分析以及高性能计算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深厚的专业基础,取得了一系列创新研究成果。五年内共计发表了 180 余篇论文。其中有 143 篇次论文被 SCI、EI、ISTP、DBLP、IEEE IEL 与 ACM DL 收录。自 2012 年来所发表的论文已被国外引用一千余次。(其中单篇他引达到 330 次)。其中个人 H-index 影响因子和i10-index 分别为 19 和 36。

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央军委装备部预研教育部联合重点基金、湖北省重点基金、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公安部基础预研基金、深圳市重点基金、湖北省科技支撑项目等8项国家、省级、市级项目。三年来,共获得各类省部级以上基金资助达3000余万元。

团队近五年,在国内获得中央军委科技委“锦囊行动”二等奖,军委“源创杯”南部赛区一等奖,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多届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银奖等,崔晓晖教授在海外获美国能源部杰出导师奖、美国国家实验室SEA特别贡献奖等5 项奖励。

图片

全国肉品态势感知平台

图片

全国大城市食品安全分析

图片

终端消费监控

 

02.团队主要成员介绍

成员介绍 PROFILE

 

图片

崔晓晖

武汉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学院二级教授

大数据与云计算实验室主任

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 博导,中共党员

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特殊贡献奖,杰出工作奖。

美国能源部颁发的优秀导师奖。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央军委装备部预研教育部联合重点基金。

教育部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副理事长、工信部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常务理事、食品安全区块链联盟理事长。

教育部软件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留学基金委评审委员会委员。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年高性能计算专项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2017年评审专家。

中国计算机学会软件工程、区块链、服务计算专委会委员以及部分期刊编委、多个国际会议组委、中国人工智能指数编委。

 

 

图片

王震宇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工程博士

博士后研究员

万家良源食品供应链数字化服务平台创始人。“星星和光”自闭症全程服务平台创始人。先后创办多家互联网企业,多次获得全国创业大赛金银奖。曾于印度韦洛尔理工大学学习,高级软件工程师,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级课题并任项目负责人。2016年获得博士生国家奖学金。有多年的软件开发经验和企业实践经验,并拥有多项软件著作权。

 

图片

李伟

武汉大学工学博士

美国麻省州立大学波士顿分校访问学者。香港理工大学研究助理,现任江南大学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副教授,硕导,江苏省双创博士。IEEE会员、CCF会员。曾获得武汉大学博士生国家奖学金、武汉大学学术创新奖、武汉大学研究生优秀毕业生。多年从事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领域研究,并多次在瑕疵产品筛检中应用。

 

 

图片

王磊

中共党员

武汉大学工学硕士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品安全大数据”团队成员。原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党委办公室主任,海南职业教育研究院成员。武汉珞樱联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运营总监。

 

图片

盛铭

中国致公党党员

印度韦洛尔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学士

原外企betrain中国分公司博赛软件新闻搜索引擎部门负责人;深圳市移通创建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经理,甘肃省移动以及青海省移动支付渠道的负责人;湖南企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经理,武汉珞樱联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03.主要研究内容

从农田或养殖场再到终端的餐桌,一种食物要经历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等多重环节。某一个环节出问题,食品安全就会有风险,因此食品安全监管必须着眼全环节和全过程。团队以研发食品安全大数据关键技术,建立食品安全大数据中心与云服务平台,实现食品安全的智慧监管为目标,提出多源数据采集共享、融合分析、高效利用、安全防护4个关键技术问题,突破食品安全大数据采集共享、多源融合、事前预测、隐私保护、安全可信等自主可控的关键技术。

 

图片

项目目标如下:

(1) 食品安全数据的采集。建立数据采集平台,指从供应链下游至上游采集并识别一个特定的单元或一批产品来源的能力,使得能通过记录标识的方法回溯某个实体来历、用途和位置的能力。

(2) 食品安全数据的存储。完成多源数据融合、存储与可视化展示,并建立跟踪(Tracking)的系统平台。指数据能从供应链的上游至下游,跟随一个特定的单元或一批产品运行路径的能力。对于农产品是指从农场到POS零售跟踪的能力。确定食品供应链全过程中跟踪追溯信息。

(3) 食品安全数据的分析。建立各个环节信息管理、传递和交换的方案,从而对供应链中食品原料、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等环节进行跟踪与追溯,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妥善处理。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通过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的所有参与方,在信息交换、管理等方面的合作,实现食品安全跟踪与追溯。

(4)建立基于区块链的食品安全大数据平台。通过联盟区块链融合食品全产业链所有环节数据,基于物联网、“一物一码”编码技术和云计算,建设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与溯源平台;实现产业链全程监管与追溯;通过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风险评估、隐患预警,面向政府、企业、消费者实现数据开放共享和食品安全的社会共治。

 

欢迎联系我们,期待与您合作!

联系人:王震宇,联系电话:18154400059

 

 

 

首页    新闻类    嘉兴未来食品研究院大数据团队